彩灯,点亮中国人的仪式感
彩灯文化
2019.11.28
148
0
没有人比中国人更有仪式感
仪式感一定不是一个新词,中国人从古至今便把对仪式感的把握融合进与天地自然一体的规律里,把表达藏进一日三餐,藏进礼尚往来,藏进祈福祝愿,藏进字里行间。
这是中国人的智慧,表达要含蓄,情意要浓厚,举手投足的每一个环节都该具有存在的理由,才算不负神明的庇佑。
所以在中华这片古老的大地上,流传千年的文化与传统,总会在一些特定的时令节气,变成一场老百姓共同的狂欢。流传下来便成节,成了民俗活动,成了一方水土一方人共同的情节。
南方有花市——广州花市
广州又叫花城,不只是因为这里气候原因而花多、花好,更是因为这里有过年“行花街”的习俗。大年三十的晚上,吃过年夜饭之后,广州人一定要去“行花街”。
行花街一说,并不是逛花卉市场那么简单,对广州人来说,过年行花街对广州人的意义高于一切。广州人的春节是从行花街开始的。
广州花市最早起源于晚清时期,到光绪末年,已形成元宵花市的传统,且规模逐渐扩大。清末除夕花市时间一般在农历十二月廿四日至除夕中夜,以售花为主。民国时期,日本扔炸弹也未阻断花市的热度,在大年除夕进入最高潮。
在如今的花市上,除了传统意义上的买花,逛花,更是一种情怀的感受和表达,水上花市、作画写春联、醒狮等多种形式在花市上也丰富起来,花市的形式虽然变了,但对每一个广州人来说,只有行过花街才算是过年。
北方有冰灯——哈尔滨冰灯节
闻名全国的哈尔滨冰灯节已经举办了40多届,但很少有人知道第一届冰灯节是在1963年的元宵节开幕的。当年哈尔滨市委第一书记任仲夷到广州开会,看到广州文化公园的花卉展繁花似锦,彩灯璀璨,人如潮涌。他心想,广州搞花市,那哈尔滨可以有什么呢。
后来一次偶然的机会,他看到路边一位老人在一块冰坨中心凿出一个空间点蜡烛,蜡烛闪烁的光芒与透明的冰块相映成趣,美不胜收,冰灯的概念由此形成。
由此哈尔滨冰灯节便成为了来自北方大地的一首民间诗词。虽然冰灯的历史并不如花市一般悠久,但作为中国冰雪艺术的摇篮,哈尔滨冰灯驰名中外,饮誉华夏,是目前世界上形成时间最早,规模最大,已成为传统项目的大型室外露天冰灯艺术展。
游客不仅可以参加冰灯游园会,观赏各种冰雕艺术,而且还可以参加松花江冰上世界的体育活动,坐冰帆、打冰猴、溜冰、观看冬泳比赛和冰上婚礼,参加冰雪节文艺晚会等活动。
在冰天雪地的日子里,科技手段与自然气候结合,共同传递了一方人民对于未来的美好期望。
沿江有灯会——从秦淮到灯城
灯会作为中国传统民俗的重要一环,在各地都有当地特色的呈现。最著名的自贡灯会到秦淮灯会,都是中华传统文化组成的长江沿线流域的民间艺术。
秦淮灯会又称金陵灯会、夫子庙灯会,是流传于南京地区的民俗文化活动,“老南京”有句俗话:“过年不到夫子庙观灯,等于没有过年;到夫子庙不买张灯,等于没过好年。”灯会上还展示剪纸、空竹、绳结、雕刻、皮影等南京民间艺术,以及歌舞、曲艺、杂耍娱乐活动。
广大民众为了祈求风调雨顺、家庭美满和天下太平,在秦淮灯会时通过扎灯、张灯、赏灯、玩灯、闹灯等诸种形式不断地营造出"万星烂天衢,广庭翻人潮"的美好意境,寄托自己的良好愿望与生活追求。
汉族自古以来就有“上元燃灯”的习俗,一层薄薄的油纸,一盏莹莹的灯,里面满满的都是人们对新一年的期待和祝福。从秦淮到西南,在四川,最具代表便是一年一度的自贡国际恐龙灯会。
从1988年走出四川开始,自贡灯会毫无疑问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伟大成功。而从最初的剪纸艺术与彩灯的融合,发展到后来以中国传统文化重要代表“瓷器”与彩灯的融合,药瓶扎灯的组合,都是自贡灯会在文化传承上的创新。
无论是闹元宵,龙抬头,吃粽子,划龙舟,还是赏月圆,登高山,这些流传在中华大地上的民俗,是中国人对于对于这种传承的坚守,是对天地自然的敬畏,更是对明天的美好期盼,这些民俗形式无论在千百年来,做了多少改变,唯独不变的是国人对爱与希望的表达,自然共存的本分,以及家的热爱,这些不变的情怀才是我们传承的意义。
有希望的,才叫中国年。